作為醫藥行業的頭等大事,集采進展倍受關注,本文將分別從各品類已被國采占比、企業中標額排名、符合下批國采條件的占比等方面對國采進展進行分析。
一、已被國采占比:高血壓*高
醫藥魔方藍皮書顯示,就品類而言,被前八批國采納入比例*高的是高血壓藥,2022年,高血壓藥在醫院的銷售額為258億元,其中,已被前八批國采的高血壓藥銷售額占61%。
前四批國采納入的高血壓藥分別有7個、5個、2個和4個。如首批國采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第二批的坎地沙坦酯、第三批的纈沙坦、第四批的纈沙坦氨氯地平I等等。
抗生素被國采的占比位居第二高,為57%,因注射劑一致性評價規則發布較晚(2020年5月才發布),抗生素又多是注射劑,所以到第四批國采后,才有大量抗生素過評并相繼被納入國采。
到第八批國采時,抗生素還有年銷售額高達83億元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劑、高達69億元的頭孢哌酮舒巴坦注射劑等大品種,而口服的已過評大品種已經被前七批集采“殆盡”,到第八批國采時,除苯磺酸左氨氯地平(38億元/2021年)外,已沒有超過30億的大品種了。
2022年,抗生素在醫院的銷售高達716億元,市場規模僅次于抗腫瘤藥。
已被國采的占比>50%的還有糖尿病用藥,其54%的份額已被國采,其中,貢獻*大的是第六批國采(胰島素專項)。
2022年,前八批國采涉及的抗腫瘤藥占醫院抗腫瘤藥總銷售額的比重僅為22%,僅排第六位??鼓[瘤藥多為新藥,是一年一度醫保談判的重點,而非集采主角。
在近年掀起的新藥研發浪潮中,從研發立項到批準上市,直至納入醫保數量*多的都是抗腫瘤藥,且多是尚未集采的生物藥,2022年,抗腫瘤藥在醫院的銷售額高達898億元,高居各品類**位。(詳見圖一)
二、國采中標額:揚子江*大
據GBIHealth統計,按首年約定采購量和中標價折算,前八批國采中標合同金額*大的是揚子江藥業集團。
中標額>10億元的有2家,即揚子江(18.9億元)、中國生物制藥(11.5億元);
中標額>7億元的有3家,即齊魯(9.1億元)、恒瑞(7.4億元)、科倫(7.3億元);
中標額≥6億元的有3家,即華海(6.7億元)、復星醫藥(6.1億元)、石藥集團(6億元)。(詳見圖二)
02已過評
一、還未過評:46%
一致性評價作為國采化藥參賽的前提條件,過評進展直接影響著國采進度。
米內網數據顯示,到2022年底,通過一致性評價(以下簡稱“過評”)品種的化藥銷售額已占全國公立醫療機構化藥總銷售額的24%,還有45.7%的化藥尚未過評。
原研藥(已過了專利期的新藥)盡管因集采市場規模也有下降,但其在醫院的市場份額不降反增,其市場份額由國采開始前2017年的26.5%增加到了2022年的30.3%,5年增加了3.8個百分點,可能是因集采中標價格全面聯動尚需時日。(詳見圖三)
二、擬符合下批國采條件:麻醉藥占比*大
醫藥魔方藍皮書顯示,截至今年3月,過評≥3家且尚未國采品類的銷售額占比*大的是麻醉藥,2022年,麻醉藥在醫院的銷售額為161億元,其中,過評≥3家且尚未國采的占了29%,遠高于其他品類。
由于麻醉藥的特殊性,在集采時一直很慎重,但并未成為國采例外,如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就已被首批國采(4+7)。
糖尿病用藥前八批國采份額雖已高居前三(圖一),但過評≥3家且尚未國采的糖尿病藥銷售額占比仍高居各品類第二位(22%),作為慢性病用藥,糖尿病藥市場不可小覷。
另外,作為市場規模*大品類的抗腫瘤藥(2022年賣了898億元),過評≥3家且尚未國采品種的銷售額占比卻位居各品類之末,仍因抗腫瘤藥新藥居多,且多是因無法做一致性評價而延后集采的生物藥。
市場規模第二大的抗生素(716億元),過評≥3家且尚未國采品種的銷售額占比僅為9%,排在第五位,因抗生素口服劑型在前三批、抗生素注射劑在第四批開始的國采已被大量納入,已過評但尚未國采的抗生素大品種已所剩不多。有65個全身用抗感染藥已被納入前八批國采,位居各品類之首。
過評≥3家且尚未國采品種被納入下一批國采的幾率較大,第四批之前是≥4(3+1)格局,第八批已是≥5(4+1)格局。
當然,上述數據是截至3月份的,到現在過評品種數又增加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