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反腐無死角
醫藥購銷整治不斷升級
四川、廣東、安徽、云南、貴州、湖南等省,多位醫院“一把手”接連被通報之下,醫藥購銷領域的整治力度不斷升級。5月10日,國家衛健委等十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及《關于調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部際聯席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及職責分工的通知》。其中較大的變化在于,今年對糾風部際工作機制成員單位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9個增加到14個部門。
具體而言,國家衛生健康委為牽頭單位,成員單位包括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商務部、審計署、國資委、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國家藥監局。
調整后的成員單位涵蓋了原聯席機制成員單位的所有職責;同時,將涉及醫療機構、醫藥企業監管的相關部門全部納入了機制,實現了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問題治理的全領域全覆蓋。
根據上述文件,要整治行業管理中的不正之風問題,重點是普惠制認證、行政許可、日常監督和行政執法等行業管理過程中的不正之風問題,尤其是泄露招投標價格、申報資料、技術數據等工作秘密。違規干預行業的設置審批,包括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及醫美、口腔等醫療機構和診療科目等事項。整治行業組織存在的不正之風問題。重點是各級各類行業組織或學(協)會在工作或推進業務主管部門委托事項過程中的不正之風問題,尤其是以“捐贈”、學術活動、舉辦或參加會議等名義變相攤派,為非法輸送利益提供平臺,違規接受捐贈資助等問題。整治醫藥產品銷售采購中的不正之風問題。重點是醫藥產品銷售過程中,各級各類醫藥生產經營企業及與之關聯的經銷商、醫藥代表,以各種名義或形式實施“帶金銷售”,給予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回扣、假借各種形式向有關機構輸送利益等不正之風問題;以及在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不履行采購合同,包括拒絕執行集采中選結果、對中選產品進院設置障礙、采購高價非中選產品或臨床可替代產品、違規線下采購等問題。4月28日,國家醫保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財政部、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醫保領域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堅持信息賦能。以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為依托,構建大數據模型,篩查分析可疑數據線索,不斷完善非現場監管與現場監管有機結合的整體布局。建立部門間數據共享與研判機制,精準打擊各類欺詐騙保行為。其中還明確了整治重點:一是聚焦骨科、血液凈化、心血管內科、檢查、檢驗、康復理療等重點領域;二是聚焦重點藥品、耗材;三是聚焦虛假就醫、醫保藥品倒賣等重點行為。對于藥械購銷領域中的隱秘利益鏈條,中紀委在今年年初即發布長文《深度關注|嚴查醫療領域隱蔽利益輸送》,點名“定制式”招投標、“規避式”委托采購、“供股式”入股分紅、“福利式”研討培訓等隱形變異的利益輸送方式。諸多案例表明,醫療反腐正日益向縱深處邁進,牌桌下的交易將越來越難以為繼。